导读:无人机技术的应用,给输电线路专业带来了突破性的技术革命,借助无人机搭载的超清摄像头,能在更广的视角内快速获取输电线路设备的影像资料,成功采集输电线路的运行状态,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弥补了传统工作方式的不足。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传统行业正在被新技术逐步颠覆,也让更多新职业走入大众视野。当前,无人机已走进千家万户,在航拍、测绘、送快递、喷农药、空中表演,都能看得见它的身影。在供电输电领域,无人机也带来了行业传统工作方式的革新。
从“人巡”迈向“机巡”
11月23日,一架“无人操控”的多旋翼无人机穿梭在广东江门220千伏江群甲乙线上空,传回大量清晰画面及设备的精确数据。据悉,这是由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自主研发的多旋翼自动驾驶无人机,它在国内率先实现“站到站”自动高精度绕塔巡视,自动充电及航线自动规划、自动巡视、自动分析缺陷等全过程智能化场景应用,展示了广东电网从“人巡”迈向“机巡”的重大变革。
“相比以往人工操作,自动驾驶技术不仅可减少对操作人员技能水平的依赖,同时在数据采集方面更具规范性。”广东电网江门供电局机巡人员陈益平介绍,目前广东电网已实现基于雷达高精度定位和大数据积累形成的无人机自动驾驶技术体系,实现多旋翼无人机“一键起飞”:在事先制作的高精度线行三维地图上规划好航线,应用厘米级实时定位技术,自动飞到指定位置,通过AI自动检测设备并发送回诊断结果数据,后台控制室即时掌握整个设备的运维情况。
智能巡检机器人正在500千伏江门站对设备外观、仪表读数进行检查,并用红外成像仪进行红外测温。
机巡作业成为当前电网运维的重要手段之一,可提升工作效率。广东电网实现全省110千伏及以上线路巡视全覆盖,无人机年巡视规模达到8万公里,实现“白天+夜间”全时段巡视,由传统人巡的4千米/人日,提升至14.51千米/人日,效率提升了2.6倍。目前,新建输电线路已实施无人机验收,工作效率提高6倍。“预计2019年,广东电网将实现无人机自动驾驶全覆盖。” 广东电网机巡作业中心主任彭炽刚说。
南方电网广东江门供电局无人机团队现场演示喷火无人机清障
在江门变电站,陈益平和同事还展示了可用来清除线路飘挂物的清障无人机。清障无人机在短时间内解决以往的“老大难”问题,利用发热丝将线路飘挂物熔断,将隐患清除完毕。
“传统拆除飘挂物的方式,线路工人需登塔作业,操作过程中要停电,对生产生活会造成影响。”陈益平介绍,此次展示的清障无人机是江门供电局自主研发的第三代产品。
南方电网广东江门供电局无人机团队现场演示发热丝无人机清障
实现高效巡查勘灾,降低安全风险
利用无人机可实现高效、快速电网巡查及勘灾,为整体应急抢修部署提供关键数据支撑。机巡应急勘灾体系,实现“直升机150平方公里/架小时、固定翼无人机90平方公里/架小时、多旋翼(1人4架)无人机20平方公里/小时”的应急勘灾能力。
采用无人机进行电网巡检,工作效率超过人工登塔巡检10倍以上,并且大大降低了巡检人员高空作业的人身安全风险。无人机技术的应用,给输电线路专业带来了突破性的技术革命,借助无人机搭载的超清摄像头,能在更广的视角内快速获取输电线路设备的影像资料,成功采集输电线路的运行状态,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弥补了传统工作方式的不足。
无人机的现状与展望
无人机巡检作业已成为当前电网运维的重要手段之一,广东电网现已实现全省110千伏及以上线路巡视全覆盖,无人机年巡视规模已达到8万公里,实现“白天+夜间”全时段巡视,由传统人巡的4千米/人日,提升到至14.51千米/人日,效率提升了2.6倍;可对新建输电线路实施无人机验收,工作效率提高了6倍。预计到2019,广东电网将实现无人机自动驾驶全覆盖。
近年来,民用无人机产业发展迅速,在个人消费、农林植保、地理测绘、环境监测、电力巡线、影视航拍等领域应用广泛。广东放眼未来国内外市场、瞄准国际科技前沿,着眼和着力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应用,建成了民用无人机“高地”。
2017年12月,工信部提出无人机发展目标:到2020年,民用无人机产业产值要达到600亿元,年均增速40%以上。消费类无人机技术保持国际领先,行业应用类无人机技术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电力巡检这一细分领域,如今,各地纷纷试水无人机巡检,电力巡检效率高且安全,市场规模十分可观。电力巡检无人机多为小型电力驱动无人机,寿命1~2年,年市场空间约9.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