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 11月26日,在城市大脑与未来城市挑战2018峰会现场,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浙江省政府参事陈桂秋,以“城市之——未来大脑与规划应对”为主题做了演讲。他提到,城市大脑要为未来智慧城市规划。
北京时间11月26日,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杭州云栖工程院和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主办,亿欧公司承办的学术对话——“城市大脑与未来城市挑战2018”在城市大脑的发源地——云栖小镇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召开。作为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两千多名嘉宾参加。
本次大会是城市大脑与城市规划的首次思想碰撞,也是现在时与未来时的时代先锋畅想,更是引领这个时代的创新与探索,来自政府、学术界、工业界的嘉宾相聚云栖,一起探讨城市的挑战与应对、城市大脑的探索与启示。
大会现场,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浙江省政府参事陈桂秋,以"城市之——未来大脑与规划应对"为主题做了演讲。
以下为演讲速记,供行业人士参考。
陈桂秋:各位嘉宾,各位同行,各位朋友们,大家好。
我先解释一下,为什么这一次院里会跟王坚博士一起举办这场学术对话?去年11月可能在座的好多人一起在东莞聆听了王坚博士对城市大脑一个学术的演讲,那是我第一次听王坚博士对城市大脑进行了一个系统的阐述,这一次东莞会议回来之后,我一直在想,城市大脑到底跟规划界、跟城市建设行业会产生一个什么样的关系?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后来感觉到城市大脑很可能是我们未来非常重要的新型城市的基础设施,城市大脑可能会对城市治理带来一场革命,城市大脑也会对我们的规划师,从事城市规划建设行业的人的思维方式、服务方向以及技术路径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所以我回来之后就有一个念头,我觉得王坚博士在杭州,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也在杭州,我在想应该要尽一点义务,为“城市大脑”的建设尽一份力量。一直到后来,今年的规划年会主题确立之后,这个想法就更加坚定,因为今年的年会大家知道,主题是“共享与品质”。我在想怎么能共享?首先知道我要能共享什么?跟谁共享?怎么共享?后来我想城市大脑或许使我们的共享城市真的能实现,我们需要城市大脑。所以跟王坚博士主动联系之后,我们两个人一拍即合。策划了今天这么一场学术论坛。所以今天的论坛是这么来的。
刚才王坚博士的演讲是从顶层设计方向性的引领来跟我们讲述了未来的城市大脑,前面孔局长跟徐局长两位局长从用户端的角度来讲解城市大脑是怎么去构建的,是怎么去应用的,是怎么能发挥城市大脑的作用,让我们的城市更美好的。
接下来,我将从一个规划师的角度来谈一下对城市大脑的认识与理解。
首先、未来城市,需要一个大脑。
有一种说法,现在的文明正在一个转型阶段,人类的文明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农业文明,第二个阶段是工业文明,现在正在向生态文明迈进,但是我在想如果仅仅是狭义的生态,只有生态就不一定有文明。去年跟我今天会议的主持人顾浩总规划师当时在非洲考察的时候,去考察生态自然保护区,在路上开玩笑,这个是生态,但是有生态没有文明。城市的系统里面既要做生态文明,更要应用数字文明,用这个文明来提高城市的文明品位,所以我个人认为,未来的城市文明将是生态文明和数字文明的一个叠合体。城市作为文明的最主要容器,理应在这一场数字革命当中成为数字革命的主要场所,所以城市的数字化文明转型急需一个跨行业跨层级的指挥系统,统领我们的城市进行智慧化和数字化的运作,这个指挥系统就是未来的城市大脑。
城市大脑应该是政府是一个行为,政府是城市大脑安放的肩膀,因为政府承担了城市社会管理的重任的担当,城市大脑将对城市的治理会产生一个革命,原来传统的城市治理把它比喻成是手动挡,因为城市政府很愿意为人民服务,但是传统的城市治理往往找不到人民在哪里?不知道人民需要的服务是什么?人民的愿望是什么?具体的空间时间维度是什么?有了城市大脑之后,城市治理将是一个未来的智慧型的城市治理,简称“城市智理”,也是城市治理,这个城市智理要建立在城市大脑的大数据力量的基础上,城市大脑首先要建立在有数据充分的感知,让要感知这个城市当中所有的活动、行为,人的需求,在感知基础上将它采集出来,充分采集,采集之后要充分汇交,汇交到一个城市当中有公信力的一个数据中心。
非常高兴杭州市建立了一个城市数据局,应该汇交给城市数据局,然后城市数据局把来自整个城市方方面面的数据做充分的关联,然后做充分的挖掘,在貌似乱七八糟的数字里面去挖掘金矿,挖掘有价值城市运行的规律,找出城市运行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来预测未来的发展一个动态的方向。在数据里面把它挖矿挖出黄金来,让这些数据的资源,这些金矿的价值能够充分分享给社会各个方面,充分的共享。让全社会各行各业都能够充分的享受大数据的价值。所以城市大脑是人类社会数字化发展必然的进程,是人类文明进化一个必然的阶段,也是未来城市的必然需要。这是我个人对城市大脑的理解。
二、城市大脑会给城市带来怎样的变化?
1、首先,城市大脑可能会让大城市规模更大。
站在传统的城市理论的角度来讲,包括我个人以前的观点,我认为大城市不应该太大,城市大了之后会出现很多的“大城市病”,难以解决的“城市病”,但是当我思考了城市大脑,认识了城市大脑之后,我在想逐渐对这个观点产生了怀疑,我反而更倾向于另外一种学术观点,认为“城市病”是在城市成长过程当中,不充分发展所造成的一个过程性的问题,当有了城市大脑之后,很多的“城市病”会被城市大脑自动的免疫。比如说前面讲的交通问题,孔局长做了非常精彩的发言,已经产生非常大的成效。杭州市的交通拥堵从全国前3名掉到50几名,这就是非常好的例子。
城市大脑除了交通的改善之外,另外对于通勤、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城市的精明规划与建设等方面将会发挥很大的作用,这样我们的城市未来交通问题、空气污染问题、能源问题以及社会管理的各个方面都会得到很大的改善。所以未来的城市在城市大脑当中,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市大脑会让美好生活好上加好。城市大脑能够让未来的城市市民享受更多的生活便利,更加的舒适、健康、安全。从而使城市对人口集聚的支持力更加强大,从这个角度来看,大城市的规模今后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2、城市大脑会让城市就业方式发生变化。
城市大脑可以做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通过大数据的积累之后,可以对每一个市民进行精准的职业能力的画像,这是我们现在做不到的。职业画像画出来之后,另外城市大脑还可以提供快速的劳务法律关系的建立、解除以及保险、税务方面的一个快速的切换,这两件事情如果实现也就意味着现在的劳务关系是一个劳动者与单位之间相对固定的这么一个关系,可能会有所改变。将来可能会出现网络化、共享化的就业及办公将成为现实,今后市民工作的空间、时间的自由度会更大。尤其是劳动工作者、智力工作者,智力型的劳务会发生很大的改变。
同样随着这样的变化今后的闲暇时间会变长,闲暇时间变长之后会影响到整个城市的空间资源的配置,整个城市生活方式的变化,这个趋势可能会需要劳务方,供方和需方都要完成数字化的改造。这个数字化的改造城市大脑能够帮我们完成。
就业方式发生变化之后,实际上未来还会对我们城市的空间配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式会产生很深远的影响。
3、城市大脑会让一部分人逃离城市。
大家觉得你刚才讲不是集聚力吗,为什么会逃,当然树林大了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因为城市人口很大,刚才徐局长讲上海人口将近2千万,这里面有各种各样的人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城市大脑的建立在数据充分采集的基础上,感知的基础上。就同样出现大家面对那么多探头,未来有44万亿的探头,人均享受算了一个有五六千个,那么多的探头照着你的情况,有些人感觉就不自在,所以有一些对个人信息敏感的人,对隐私安全比较在乎的人他就会感到不安,虽然大部分市民会非常享受数字城市生活带来的便利,但是同时有小部分的市民可能对隐私安全感到不安之后,促使他们逃离城市,搬迁到探头相对较少的郊区去,能不能搬出去?未来可以做一个前瞻性的预测,未来由于技术的进步,对这些高智商、高素质的人才远离城市进入乡野可能会提供技术上的支撑,比如低轨的卫星移动网络,现在已经提出来构建了,刚才讲的就业方式发生变化,分时网络就业系统如果一旦建立起来,在郊区就同样可以参与城市中心的工作。空中化物流终端配送系统现在已经在考虑了。将来随着能源革命之后,能源价格会下跌,将来这些空中投送不光能用,而且用得起来。
对数字隐私安全担忧会促使他逃跑;还有小型绿色能源系统。特别是浙江,浙江是一个多山地区,每一个山沟沟里面都有一些水资源,低水头的水资源,如果把小型绿色能源系统把它采集出来,可以为高素质的人才进入到乡野提供可持续的、绿色的、生态的技术能源支持。这样将来会不会出现一种新的形式,那就是郊野生态电子生活部落。昨天杨院长在讲雄安新区的时候,他讲了“雄安的规划目标是让一起生活的人一起工作,让一起工作的人一起生活。”这是高效率现代化城市构建的一种规划理想,但是郊野生态电子生活部落可能恰恰相反。会使让人们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一起生活,但是在网络上跟有共同理想的人在网络上一起工作。这是我对未来的一个猜想。
4、城市大脑会催生新的城市空间组织方式。
《雅典宪章》提出了城市空间的四大方面功能需求:居住、工作、游憩、交通,我在想会不会有一种新的形式出现,这个形式是什么?是当时《雅典宪章》提出来之后,可能市民之间交往的关系是现实中的面对面的交往,但是由于受交通、通讯等限制,这种现实的交往只能小规模、低频率的。所以它不会成为城市生活一种主流的需求。
过去的一二十年由于电脑的技术应用之后,特别是智能手机应用之后,已经完成了一个转变,就是习惯于现实交往变成了习惯于线上交往,可能人与人之间最远的距离就是背靠背躺在床上,但是交往还是用手机。但是世界的发展是螺旋形的,当彻底完成一种线下到线上的转变之后,时间一长又会出现一个从线上回到线下的一种交往方式,这种方式可能一旦回来之后,又不是原来的那种线下现实交往的形式,可能会出现一种新的形式,称之为“团聚”。就是让有共同的更好、共同的话题、共同的理想的人通过网上的虚拟社区在线下实实在在地进行面对面的一种交往。这种交往的规模频率会比原来的传统要升一个数量级,如果这样我们的城市将会出现第五种需求,就是一个团聚的空间。这是我们未来城市空间新的组织方式。
另外,城市大脑还会对城市的各种形式、空间的组织方式产生更深远的影响,比如说城市大脑让交通改善之后,通勤之间的关系可能会出现变化,城乡之间的关系会出现变化。各种空间资源的配置的方式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化。
5、城市大脑会促进信用与共享社会的形成。
因为城市大脑能够帮我们做一件事,就是跟刚才的个人职业能力画像一样的道理,可以为所有的市民提供一个信用画像。现在征信系统只是存在于少量的部门领域,尤其是金融部门、银行部门在征信,但是未来城市大脑能够帮助我们把所有城市市民的所有行为全部纳入到征信系统里面,来衡量市民的守信意识和守信习惯、守信能力,来记录他的守信记录,比如订餐,我准时到,我是守信的,但是我订了餐之后结果迟到赶不到打个电话,老板对不起我要取消,其实这个人不是恶意的去欺骗这个老板,但是实际上他对自己行为能力的估计预判能力不够,这就是他的守信能力问题,导致了餐馆无从应对了。同样在订火车票、订机票、订电影票等等,各种各样的预定过程当中都会出现你的预定跟你的最后实践结果之间的一个信用的征信机会,如果把方方面面所有信息都纳入到征信系统的时候,城市大脑可以帮我们画一个非常形象的,非常全面准确、立体的个人信用画像,有了这个信用画像之后,高信用等级的市民会享受很多更加便利的服务,比如说现在杭州市的图书馆,已经提供根据阿里巴巴芝麻分来提供图书免费借阅的服务,只要有一定的信誉分之后,只要定什么书,图书馆会免费把这个书直接寄到你家里,不需要任何手续费,你看完自己出邮费寄回去,现在已经开始了。
如果将来让这种方式越来越多,我们对诚信的记录,诚信社会的建设,个人诚信水平的提高会产生非常大的推动力。同时对低诚信进行一定的限制,这样城市大脑可以为诚信社会的建设提供强大的推动力。诚信社会跟规划当然有关系,当全数据征信、数字诚信社会建立之后,将来会引出共享城市的建设和形成,我们这一次年会的主题“共享与品质”,所以共享城市因为诚信可以很多的设施拿出来跟你共享,愿意跟你共享,你能够共享,可以找得到谁跟你共享,由于共享的社会建立之后,城市的空间资源、时间资源、设施资源的集约共享节约程度会大大提高,利用效率提高之后,整个城市的运行成本会下降,资源会节约,并且会导致一些规划指标的下降。这就是智慧城市能够做到精明的规划与建设,能够让我们的投入大大的减少,效益大大的提高,反而我们享受的便利、舒适会大大提高。
城市大脑给城市带来的变化还有很多,我现在讲的五个观点不一定准确,更不全面,所以举办这个学术对话的目的就是要引起学界、政界、业界的共同思考,学界要搞明白今后的发展趋势,政届要搞准确我们的政策导向,业界要搞清楚将来具体怎么去推进,怎么去实现?实施路径在哪里?
三、城市规划与建设如何参与城市大脑的建设。
搞规划做城市建设的人,应当最懂城市大脑的心思,因为老板拥有同一个——老板城市,我们都是为城市打工,城市大脑为城市打工,城市规划工作者也是为城市服务的,城市规划描绘城市的未来,城市大脑掌管未来的城市,所以应当积极的参与到城市大脑的构建当中去,城市建设与城市大脑同样属于城市基础设施的范畴,前面王坚博士也讲了,是一个重要的基础设施。我完全赞同这个观点,原来人类社会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科技水平的发展之后,其实城市文明容器的性能不断在提高。
从原来的“三通一平”基础设施支撑,到现在的“十通一平”。到未来几通一平。现在是一个转折点,原来所有的几通都是属于物质的基础设施,但是未来终于迎来了非物质的基础设施就是城市大脑。我完全赞同王坚博士的观点,城市大脑将成为一个重要的新型号的未来城市的基础设施。以后的城市设施当中就多了一个蓝色而冷静的城市大脑。规划建设其实所从事的工作一直从事城市的一些建设方面,特别是在基础设施方面是同一属性。
怎么去构建,需要完成各行各业的,具体地去参与到城市大脑的构建当中,(图示)中间是一个城市大脑的模型,这个模型,身体就是城市,城市数据局就是“身体的肩膀”,它是代表政府,“肩膀”上面安放城市大脑,大脑上面有很多个“头发”,这些“头发”就是各行各业对城市大脑具体的应用。每一根头发都需要去纵向地、很深地去构建。非常高兴其实刚才孔局长和徐局长其实已经长了两根闪亮的“头发”。
但是还不够,接下去,从基础设施、城市给排水防涝等等基础设施,以及城市的公园、景区、休闲等等,还有各行各业的产业、交通,光交通可能又会长好多头发,比如城市智慧打车,枢纽管理系统,智慧的停车系统,交警的管理系统。当这些头发全部长成之后,城市大脑基本上功能就成型了,怎么去长头发?需要头发不光要长好,而且要连接到大脑里面。举个例子,未来的供水系统,供水系统怎么去构建这根“头发”?我做了一个简单的设想,功能的策划。
首先供水这根“头发”希望能够对水源进行监测,并且水质一旦发现超标污染,能够自动切换到备用水源当中去,要有这个功能。第二个水厂要智能水厂,而且自动化运行。第三个水网自来水官网进行水压、水流、水质传感器的布置,构建一个感知系统跟数据采集系统。
第四个一旦城市发生火警之后,可以对火警的区域可以进行自动的监控,水压不够自动加压,如果再不行,自动调度会切除边上的一些影响水压的临时切换轨道,保证火警的处置。对管网的泄露,泄露率很高的,对泄露进行自动的报警,甚至自动关闭,对泄露的数据进行长期的跟踪。另外对天气、气象资料进行三天的联动,来跟供水进行一个预测,预测这条线跟水厂实时的供水线进行实时的比对。对用户来讲智能水表具备自动实时的数据传送以及自动结算、异常的提示。智能供水系统要编制一些预案,预案怎么去建立触发机制,形成一个分级的响应机制。
最后对这些所有的智能供水系统的数据要跟数据局、统计局,房管局,水利局,消防局,气象局,征信局、征信机构进行联动,这些都是经常的用户,当然不排除其他的部门需要调用,可以申请来调用。如果这样,需要对这些智慧的水务系统,要进行从硬件开始,到软件开发到整个系统的架构重新进行设计,重新进行改造,改造完之后,要把它接入到城市大脑的数据中心,利用城市大脑的云端的计算能力,计算方法一起来完成,参与到整个城市大系统的运营管理当中,这是我对城市大脑具体“头发”怎么长一个简单的思考。
接下去各行各业都需要去做数字化的转型,去接入大脑,去享受大脑,“头发”不仅仅是市政公用基础设施要参与到“头发”当中去,其实各行各业,服务业、商业、文化、医疗、养老、产业、交通运输业等等都要按照这样一个大的思路,去完成数字化的改造。
城市大脑的构建不仅需要城市政府的投入,更需要社会力量的参与。政府是起到基础的投入作用,各行各业进行深度的转型,企业也要跟进做创新的发展,这样才能把城市大脑构建出来。
四、规划行业如何应对未来大脑。
首先未来的规划师不光关注空间的规划,还要关注政策规划。
其实孔局长因为时间关系今天没有仔细讲,城市大脑交通V2.0清晰地告诉我们,告诉我们很多信息可以挖掘出来,第一错峰限行政策对城市交通的成效非常显著,但是限号措施是暂时的,长期基本无效。城市当中的汽车更多用来停的,只有10%到15%是在路上开的,大部分是占车库用的,所以城市大脑发现了很多问题,它在呼唤共享汽车时代的到来。
所以空间规划实际上跟政策规划很重要,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交通状况?就是因为我国对汽车消费的政策造成的。十几年前鼓励私家车的发展,造成大量的城市空间资源配置到停车库、停车位、城市道路当中去了,所以规划师不仅关注空间规划,更要关注政策规划。
2、规划师可以用城市大脑来当做自己的望远镜、广角镜、显微镜去更好的预测未来的趋势,去拓展对各行各业对整个城市系统了理解。用城市大脑深刻的观测各行各业一些具体的变化、需求、存在的问题。才能做一个好的规划,为未来城市做一个更好空间资源的配置,空间形象的塑造跟空间功能的打造。
3、城市规划可以利用大脑倾听规划的民声,原来一直主张规划要民主规划,更多倾听市民的声音,以前以新区建设为主的时候这个问题还好,以后存量规划更要倾听市民的声音,但是传统的方法只是较有限的市民,各方利益主体面对面的时候,发表的观点不一定是完全真实的观点,但是城市大脑会把市民日常不经意的数据积累变成长期全面真实的民生表达,规划师应当学会跟城市大脑的对话技巧,城市大脑可以告诉我们真实的民意。倾听真实的民意可以做出真正让市民的生活更美好的规划设计来。
4、城市大脑要为未来智慧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可以利用城市大脑来做更科学的规划。所以对未来城市的描绘。可能会对城市的空间、形态、设施的形态、人的行为形态会发生很大的改变,可以需要去做一些前瞻性的预测,根据在城市大脑的辅助下面,未来的规划师可以把规划做的更好,使城市美好生活好上加好。
小结:
城市大脑可将自然科学的科技进步转化为社会科学的管理转型;
城市大脑构建不仅需要政府努力,更需要的全面参与和深度参与;
城市大脑构建不仅是投入,而且是企业发展的商机,城市发展的契机;
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行业对城市大脑构建能为、可为、大有作为。
本人的发言是抛砖引玉,目的是为了引起规划界的同行们一起思考,希望能够引出大家的告诫,为城市大脑的构建,为城市更美好的明天,一起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