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三篇”的由来
“老三篇”是指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这三篇文章。这三篇文章写于抗日战争时期,在正式发表后,就开始被解放军各级军政学校采用,做为学习教材在学员中广泛传阅。
官方正式提到这一概念,是1966年人民出版社将这三篇文章合编在一起出版,请林彪做序的时候,林彪在序言中提到的。序言很简短,全文如下:
“老三篇”,不但战士要学,干部也要学。“老三篇”,最容易读,真正做到就不容易了。要把“老三篇”作为座右铭来学,哪一级都要学,学了就要用,搞好思想革命化。
林彪做为毛主席最优秀的学生,也最能理解毛主席的用意。“搞好思想革命化”点出了老三篇的核心作用。回顾中国历史,改朝换代的革命数不胜数,制度上的修修补补历朝历代也都会去尝试,而真正能够深入到思想上、文化上的革命,这几乎是千年级别的大事件。
老三篇如何体现这种思想革命?就依靠“作为座右铭来学”,就是要内化为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价值观,提升群众的思想境界。
二、老三篇通俗的意涵
《为人民服务》写于1944年9月,是毛主席在中央警备团战士张思德的追悼会上的讲。这篇文章定义了共产党人的价值观: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纪念白求恩》写于1938年12月,是毛主席为八路军政治部、卫生部编纂的《诺尔曼·白求恩纪念册》所写。这篇文章里,毛主席除了赞扬白求恩的国际共产主义精神,也鲜明的提出了共产党人的道德准绳: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和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和人民极端热忱。
《愚公移山》是1945年6月毛主席在党的七大上致的闭幕词。这篇文章以愚公移山的故事引出对共产党这一群体的要求: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同时也说“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也清楚的表明,人民大众是共产党人的力量源泉。
三、天安门城楼上的标语
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天安门城楼上的两条标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和“中央人民政府万岁”,带有浓厚的庆祝新中国成立的意味。
1950年国庆节的时候,标语正式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和“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并沿用至今。
标语的第一句很容易理解,我们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祖国统一,老百姓幸福和谐的生活下去,是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几个关键词,第一是“中华”,这是极富民族色彩,有深厚文化内涵的;第二是“人民”,宣示了我们国家的性质,是人民性质,与之相反的就是资本家、官僚等等;第三是“共和国”,特点是国家元首通常由选举产生,与之相反的就是君主世袭制。
标语的第二句则让很多人感到费解。一穷二白的新中国,难道起手就说要解放全世界?要知道,1950年国庆的时候,中国百废待兴,连基本的工业基础还没有;卧榻之侧的朝鲜战争,我们还没有介入,胜负未分;核武器我们也并不掌握。起手三个三三个四,你站起来说,在座的各位,有一个算一个,都要被我赢干净。这是不是有点太夸张了?
并不夸张,因为主席手里最大的炸弹,是中华民族。只有深入了解我们文化的人,才能明白,这个民族是什么样的,能够做成什么,未来又将如何。
四、老三篇和天安门的标语
从中国历史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的实现是非常困难的。国家的长治久安已是难事,再加上“中华”和“人民”两个定语,保持政权永远不变色,则更加困难了。但恰恰这两个定语,是让我们的共和国能够跳出“历史周期律”的关键所在,核心就在于“为人民服务”。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天子受命于天,带领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老百姓能够长久的过的安定、幸福,是为天下大治,天子可以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告慰上天,自己不辱使命,工作做的很好。这几乎是古代帝王最高的荣誉。
如果一些帝王妄作妄为,折腾老百姓,让老百姓都没有好日子过,那么就会有人站出来“替天行道”,把这些绝望的老百姓组织起来,推翻暴政,重新建立秩序。
这种传统的治乱周期里,核心的推动力就是人民。如果能够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政权能够为老百姓代言,那怎么会再有人“替天行道”呢?我们在上世纪60年代的时候曾遭遇饥荒,70年代的时候遭遇大洪水、大地震,灾难的侵袭让很多百姓都流离失所,但整个社会依然安定有序,人民依然无比团结。这其实就是《为人民服务》最好的写照。
《纪念白求恩》多少给人一些突兀感,因为解放军里面,有多少舍己为人的英烈可以大加歌颂,为什么偏偏选了一个外国人呢?这一篇,其实对应的就是标语的第二句“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我们希望,帝国主义国家的人民,都能够具有白求恩一样的国际共产主义精神,支持我们的革命事业,或者反抗本国的压迫和剥削,这样才能帮我们打败帝国主义,迎来我们民族的崛起,最终构建世界大同的新秩序。
“统一战线”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一直是我们革命取得胜利的法宝之一。统一战线既可以用在国内革命,也可以用于世界革命。如果用于世界革命,那么曾经处处制肘的共产国际,则反而是我们可以团结利用的对象,这一招反客为主,不可谓不高明。
虽然这些内涵并未由官方系统总结提出来,但做为老三篇之一,已经深深融入到了每一个革命者的血液里。这其实是六七十年代,我们能够极大的策动世界范围内的,反殖民反压迫的革命运动的根本动力。那时候我们并不富裕,也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去做大量的对外援助,但亚非拉地区的革命运动此起彼伏,那些革命者都认毛泽东为精神导师,时至今日,当初的革命者访问北京,必去毛主席纪念堂祭拜。这种高纬度的世界革命的掌控力,我们从《纪念白求恩》一篇中也可以窥见一二。
上面说了两个标语和老三篇中的两篇的对应关系,那么《愚公移山》呢?我们知道,标语用于标识目标,表达决心,可是,目标要如何实现呢?这就是《愚公移山》要回答的问题。
《愚公移山》的故事带有浓厚的中国文化的色彩,世人多认为无非是表达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如果仅仅这样去解读,就过于流俗了。要明白这个寓言的内涵,首先要清楚,中国文化中的生命观。
直观上去理解个人的生命,无非就是自己这一辈子的事情。一些宗教谎称人还有来世,不过是自己多了几条命而已,思维层次上并无不同。在中国文化里,则认为,一个人的生命,只是一个小生命,而自己的族群,才是更高维度的大生命。如果一个人能够正常繁衍,自己死了还有后代,没有绝户,那么这个人的生命,在更高维度上,就是一直在延续的。这就是血脉层面的生命观。
当九十多岁的愚公,面对太行王屋两座大山的时候,他是那么的渺小,完全看不到任何胜利的希望;可是,当他以族群的名义,以世世代代延续的大生命的名义,向太行王屋发起挑战的时候,连天帝都感到害怕。
这,就是中华民族大写的生命的伟力,也是我们能够世世代代延续,历经苦难依然屹立的最根本的思想动力。
民族的繁衍永远是第一要务,那些阻碍民族繁衍的人或者组织,就是民族的罪人,将被永远的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五、老三篇的未来
老三篇这一概念的诞生,并无自上而下的强制力,是群众们在学习过程中自发的形成的一个文章集合。但又非常巧的,这三篇和天安门城楼上的标语是如此贴合,仿佛一切是有意的安排。
或许,是来自我们这个民族骨子里的文化的力量,最终凝结成了这些思想武器。这也是毛泽东思想战无不胜的秘密所在,创造他的人,对中国文化有着极深的理解和洞察,而造就的作品,又和华夏民族的文化本能非常契合。思想武器和运用武器的人民在文化的维度上浑然一体,这是带领我们重回世界之巅的原动力。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回顾毛主席曾经的革命理想,重新仔细擦拭这三件思想武器,放眼未来的世界,必将是华夏文明的天下。
(本文属知识库及科普性质,资料来源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